首页

文化改革

丝路文化

非遗文化

文化金融

文化科技

文化园区

文化旅游

走进Fun88体育,乐fun8非遗

走进Fun88体育,乐fun8非遗:小蝈蝈的大世界 蝈蝈笼的传承与创新

2018-07-05 10:29:06 来源:Fun88体育,乐fun8文化产业网 编辑:白琳   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

龙船样蝈蝈笼

Fun88体育,乐fun8文化产业网讯(记者 刘少华)“我有一所大房子,有很大的落地窗户……”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梦想。但是谁能想到,有人花十几年时间,只因想为蝈蝈建造一所属于它的大房子?你是否想过,百寿图上的“寿”字以立体模样跃然眼前,竟是由54个小笼子组成的大蝈蝈笼?大西安的钟楼摇身一变,变为精致实用的蝈蝈“豪宅”? 西安就有这样一个人将传统手工艺编制蝈蝈笼爱得深沉,痴迷其中十几载……

把蝈蝈笼做成“大工程”不但不枯燥反而乐在其中

在一间非常朴素的收藏室里,记者见到了非遗传承人杨本杰和他一屋子的蝈蝈笼,大大小小的竹笼有仿古建筑、宫灯、扇面、帆船等等,记者感叹原来蝈蝈笼也可以做得如此讲究。除了养蝈蝈,这些笼子用来收藏或是储藏小物件都是极好的。杨本杰说:“这里的蝈蝈笼有的已经放了十多年了,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收藏方式到现在都还结结实实的。”问其究竟,杨本杰解释,一方面因为是用竹子做的,保存时间较长,另一方面是在编制过程中使用了古老的榫卯结构(一种以凹凸两个部分相结合达到连接目的的古代建筑常用结构),各个结构环环相扣,使其坚固耐用。

看到做工如此考究的竹笼,记者不禁好奇这些缩小版古建筑的制作过程,杨本杰回答,竹笼从构思、画图到寻找材料,再到具体加工制作,整个过程全靠自己琢磨。“只观赏不实用好像缺失了一些它存在的意义。”杨本杰说,“构图过程中,我将实用性与观赏性相互协调,有的在底座处原本空出的地方加上了可自由拆卸的小笼子,有的则发挥想象,将可以打通的地方开辟成新的蝈蝈笼‘隔间’。”

记者看到橱柜里放着大气壮观的龙船样式蝈蝈笼,这件作品无疑是杨本杰将创新构图及实用设计相结合的最好说明。记者了解到,蝈蝈笼的外观创意均来自于生活,他每走到一处就会有新发现,看到喜欢的物品,就会不断琢磨怎样将它做成新的蝈蝈笼。有了灵感来源,便开始画结构图、准备材料、一点点的编制……在旁人看来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“大工程”,然而杨本杰却痴迷于此,常常一做就是大半天。从事这项手艺活儿的时间越长,杨本杰就越发喜爱,渐渐地,如何制作出花样翻新的蝈蝈笼就成了杨本杰的日常,于是,在一点点开发“新产品”的过程中十几年就这样一晃而过了。

做自己擅长的事 为文化传承贡献一己之力

由于杨本杰的蝈蝈笼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造型,如何让原本笔直的竹签变成有弧度的“建筑材料”就成了一项需要攻克的难题。经过不断琢磨、学习和试验,杨本杰最终发现用热水煮软之后再用火烤来定型,就可以使竹签达到造型所需的弧度。他的手中一边编着蝈蝈笼,脑中也不忘寻找新创意,开辟新路子。出自他手的蝈蝈笼,不仅携带方便可自由拆卸,还有多种造型样式供顾客选择,这无疑刷新了人们对蝈蝈笼的传统认识。

“其实我做得最多的还是仿古建筑。”杨本杰说到,“因为心中总有一种责任感,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做些什么,所以我就想做自己擅长的事,为传统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,这使我心中或多或少觉得满足。”杨本杰用一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将古建筑重新“包装”,不仅让蝈蝈们住上了豪华讲究的“高层洋房”,也让原本淡出人们生活的古老建筑再次以全新的形式回归。用另一种方式理解,用另一种形式铭记,传统文化也能不断焕发新生机,与百姓的生活紧紧相连。

没有沉迷其中的乐趣,不会走这么长的路;没有不断探索的劲头,也不可能走得这样长久。让杨本杰欣慰的是,十多年的坚持不懈收获满满,枯燥繁琐的制作过程也让他自得其乐。看着手中的蝈蝈笼,他坚定地说:“无论怎样,我都将继续做下去,我是非遗传承人,我必须努力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践行者。”

合作机构